691《梦里不知身是客 2014致三毛》老V;Joanna




陌声人 show

Summary: 三毛在《梦里不知身是客》中说到:并不是新年才有新希望,那是小学生过新年时,作文老师必给的题目。但是在每年辞旧迎新的时候对前一年进行总结,并对新的一年许愿,确实是包括我以及很多人的人生必修课作业。1月4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23年前的今天,48岁的三毛在台湾荣民总医院离开尘世,原因成为谜团,令人唏嘘。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   周庄梦蝶后醒来问自己,到底是自己做梦成为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成为了自己?我们的生活不过虚幻几十年,梦境和现实孰真孰假又有几人能够看得清楚。尽管如此,生活依旧继续,生命依然继续。   现在是二零一四年的一月四日,晚上二十二点十八分。   提笔的此刻是一九八三年的开始,零时二十七分。   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我在电脑前,对2013说再见,为2014许愿。   我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想一个愿望。   三毛在《梦里不知身是客》中说到:并不是新年才有新希望,那是小学生过新年时,作文老师必给的题目。但是在每年辞旧迎新的时候对前一年进行总结,并对新的一年许愿,确实是包括我以及很多人的人生必修课作业。1月4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23年前的今天,48岁的三毛在台湾荣民总医院离开尘世,原因成为谜团,令人唏嘘。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   我有一个朋友叫Oscar,大学3年级的时候,在一个怪异孤僻室友的影响下,开始读三毛的小说,第一本书是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   他说:《如果你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你将会去做些什么事?》这是三毛在第一章不死鸟中写道的,是一个刊物题目。那时,我试想着问自己,但是却没有答案。那一年我23岁。如果今天再一次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想我有答案了。面对死亡,每个人的态度不同。三毛和荷西,虽然只有6年的夫妻生活,但他们约好,要做生生世世的夫妻。他们的爱情沉重且浓烈,以至于在荷西死去的那个中秋,祭拜丈夫的三毛已经几近癫狂。书中写:荷西·马利安·葛罗,安息,你的妻子纪念你。三毛,我最爱的三毛,若是你还在世,我定要写封信给你,请你告诉我人生的真谛,请你化解我心中的困惑。夜深了,我拉上窗帘, 打开温暖的落地灯,坐在沙发里,感受着你的沙哈拉沙漠。   23年后的今天,让老V和Joanna一起,把时间留给记忆,伴随大家回忆那个如风的女子,真诚且真切的品读三毛。   提笔的此刻是一九八三年的开始,零时二十七分。   我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想一个愿望。   并不是新年才有新希望,那是小学生过新年时,作文老师必给的题目。过年,不写一年的计划,那样总觉得好似该说的话没有说。一年一次的功课,反复的写 ,成了惯性,人便这么长大了,倒也是好容易的事情。   作文薄上的人生,甲乙丙丁都不要太认真,如果今年立的志向微小而真诚,老师批个丙,明年的本子上还有机会立志做医生或科学家,那个甲,总也还是会来的。   许多年的作文簿上,立的志向大半为了讨好老师。这当然是欺人,却没有法子自欺。其实,一生的兴趣极多极广,真正细算起来,总也是读书又读书。当年逃学也不是为了别的,逃学为了是去读书。   一个作家在成为作家之前,首先要成为一个资深的书奴。我身边只有一个以文字为生的朋友,每天过着日夜颠倒,一屋一狗一人的生活,卧室里从床头到地板摆满了各种书籍,床头灯随意摆放,为的是时时读书的方便。当然,他过得从不枯燥,能写出值得读的书的人,首先是热爱生活且有灵性的人,这种灵性体现在对生活的享受和对时间的敏感。而仅仅对于读书而言,对于我们这些靠读书作为精神食粮,而非物质食量的人,读书便成了日常工作和觥筹交错之外闲暇中的一种独享,每个人的投好与方式都不相同。   下雨天,躲在坟地里啃食课外书,受冻、说谎的难堪和煎熬记忆犹新,那份痴迷,至今却没有法子回头。   我的《红楼梦》、《水浒传》、《十二楼》、《会真记》、《孽海花》、《大戏考》、《儒林外史》、《今古奇观》、《儿女英雄传》、《青红帮演义》、《阅微草堂笔记》……都是那时候刻下的相思。求了一个印章,叫做“不悔”。   红红的印泥盖下去,提起手来,就有那么两个不——悔。好字触目,却不惊心。我喜欢,将读书当作永远的追求,甘心情愿将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如果 因为看书隐居,而丧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时显得不通人情,失却了礼貌,那 也无可奈何,而且不悔。愿意因此失去世间其他的娱乐和他人眼中的繁华,只因 能力有限,时间不能再分给别的经营,只为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我的所得,衣食 住行上可以清淡,书本里不能谈节俭。我的分分秒秒吝于分给他人,却乐于花费 在阅读。这是我的自私和浪费,而且没有解释,不但没有解释,甚且心安理得。   我不刻意去读书,在这件事上其实也不可经营。书本里,我也不过是在游玩。书里去处多,一个大观园,到现在没有游尽,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地方要去。   孔夫子所说的游(游)于艺那个游字,自小便懂了,但是老师却偏偏要说:工作时工作,游戏时游戏。这两件事情分开来对付,在我来说,就一样也不有趣 。不能游的工作,做起来吃力,不能游的书本,也就不去了。   常常念书念白字,也不肯放下书来去查查辞海,辞海并不是不翻,翻了却是看着好玩,并不是为了只查一个发音。   那个不会念的字,意思如果真明白了,好书看在兴头上,搁下了书去翻字典 ,气势便断,两者舍其一,当然放弃字典,好在平凡人读书是个人的享受,也是个人的体验,并不因为念了白字祸国殃民。念书不为任何人,包括食谱在内。念书只为自己高兴。   可是我也不是刻意去念书的,刻意的东西,就连风景都得寻寻切切,寻找的东西,往往一定找不到,却很累人。   有时候,深夜入书,蓦然回首——咦,那人不是正在灯火阑珊处吗?并没有找什么人或什么东西,怎么已然躲在人的背后,好叫人一场惊喜。   迷藏捉到这个地步,也不知捉的是谁,躲的又是谁,境由心生,境却不由书 灭,黄梁一梦,窗外东方又大白,世上一日,书中千年,但觉天人合一,物我两 忘,落花流水,天上人间。贾政要求《红楼梦》中的宝玉念“正经书”,这使宝玉这位自然人深以为苦。好在我的父亲不是贾政,自小以来书架上陈列的书籍,包括科学神怪社会伦理宗教爱情武侠侦探推理散文手工家事魔术化学天文地理新诗古词园艺美术汉乐笑话哲学童谣剧本杂文……真个惊鹜八极,心游万仞。   一本书,被称之所以被称之为好书,就像三毛所说,好书就是好书,形式不是问题。我今年只看了保罗·科埃略、比尔·波特、吴苏媚的系列书,后来还开始好奇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哲学的书籍,每本书看完之后都感慨是本好书。所以好书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读的过程是否享受,读后是否畅快而留香许久。读书是一个人的事,当然如果遇到同样读书的朋友,恐怕每次交谈甚欢的内容早就不只是八卦邻里之类的琐事和口水话了。   在我看来,好书就是好书,形式不是问题。自然有人会说这太杂了。这一说,使我联想到一个故事:两道学先生议论不合,各自诧真道学,而互诋为假,久之不决,乃共请正于孔子。孔子下阶,鞠躬致敬而言曰:“吾道甚大,何必相同 ,二位先生真正道学,丘素所钦仰,岂有伪哉?”两人大喜而退。弟子曰:“夫子何谀之甚也?”孔子曰:“此辈人哄得他去够了,惹他甚么?”   读尽天下才子书,是人生极大的赏心乐事,在我而言,才子的定义,不能只框在纯文学这三个字里面。图书馆当然也是去的,昂贵的书、绝版的书,往往也 已经采开架式,随人取阅,只是不能借出。去的图书馆是文化大学校内的,每当 站在冷门书籍架前翻书观书,身边悄然又来一个不识同好,彼此相视一笑,心照不宣,亦是生活中淡淡的欣喜。   去馆内非到不得己不先翻资料卡,缓缓走过城墙也似的书架,但觉风过群山,花飞满天,内心安宁明净却又饱满。   要的书,不一定找得到,北宋仁宗时代一本《玉历宝钞》就不知藏在那一个架子上,叫人好找。找来找去,这一本不来,偏偏另一本,东隅桑榆之间,又是一乐也。   馆里设了阅览室,放了桌子椅子,是请人正襟危坐的,想来读书人当有的姿势该如是——规规矩矩。这种样子看书,人和书就有了姿势上的规定,规定是我们一生都离不开的两个字,并不吓人。可惜斜靠着看书、叭在地上看书、躺在床上看书、坐在树下看书、边吃东西边看书的乐趣在图书馆内都不能达到了。我爱音乐,却不爱去听音乐会大半也是这个理由。图书馆其实已经够好了,不能要求再多。只因为我自己的个性最怕生硬、严肃和日光灯,更喜深夜看书,如果静坐 书馆,自备小台灯,自带茶具,博览群书过一生,也算是个好收场了。心里那个 敲个不停的人情、使命、时间和责任并没有释放我,人的一生为这个人活,又为 那个人活,什么时候可以为自己的兴趣活一次?什么时候?难道要等死了才行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就——   不太向人借书回家。借的书是来宾,唯恐招待不周,看来看去就是一本纸,小心翼翼翻完它,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不能入化境。也不喜欢人向我借书 。每得好书,一次购买十本,有求借者,赠书一本,宾主欢喜。   我的书和牙刷都不出借,实在强求,给人牙刷。   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偏要二分。其实行路时更可兼读书,候机室里看一本阿嘉莎·克利丝蒂,时光飞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