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 悦读《而你不朽》




陌声人 show

Summary: 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古城。小时候,对地理没什么概念的我,一直以为,这里就是中国,这里就是世界了。一直到小学三年级,我才知道,火车的存在,以及还有一个南方的大城市,叫深圳。   看过《我11》的朋友,应该对小主人公成长的那个环境有所印象。基本上,我就是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长大的。生活在一个五湖四海聚居的环境,午饭时间,你既可以闻到糖醋排骨的香气,也可以闻到馒头大葱的味道,这时候,虽然你吃的是自家的饭菜,但是你的味蕾却是无比复杂的。每天放学回来,总是期待着自家的饭桌上,多一碗隔壁黄伯伯的酒酿丸子,或者是楼上许阿姨的爆炒螺丝。关键的是,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今天的惊喜是什么,所以,更加憧憬和期待。   夏天的傍晚,吃完晚饭,家家户户的人手里一把蒲扇,一张小板凳,出来纳凉。我家门口棵大榕树,自然成了街坊四邻聚集的地方。我总是坐在门口的石阶上,听着大人们七嘴八舌的闲聊。大家操持着各种夹生的普通话,可以听到吴侬软语,也可以听到北方话的字正腔圆,以及西北的粗犷不羁。杂居的生活里,各种方言、饮食、文化、风俗,在一个空间里摩擦交融,衍生出一种独特的语言氛围。当然,这也使得我对每一种文化都略知一二。   我是移民的第三代。第一代人,为了祖国的一句号召,离乡背井而来,把青春和生命交付在了这里。第二代延续着第一代的使命,继续奉献着付出着。而到我这一代,面对着多样化的选择和诱惑,大部分的人,已经不再固守这一方事业,而是选择到外面,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记得我十二岁那年,在路口,等在外地读书的隔壁大哥哥,放假归来。他跟我讲很多好玩的人和事,告诉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后来,连他也不常回来了。门口的榕树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被大风吹得倾斜了,大人们就干脆把它砍了。   一拨接着一拨的人,搬迁,离开。渐渐的,古城繁华不再,凋敝了,没了人气。   直到后来,我也离开。   离开之后,我很少回去。因为每一次回去,都是一次伤怀的旅程。比如说,看到读了八年书的学校,教学楼里一片冷清,围墙上布满了爬山虎和苔藓,操场成了狗尾草的乐园。比如说,看到经常走的那一条路,被汽车压得变了形,坑坑洼洼,难以行走。比如说,看到曾经常去捞蝌蚪的公园,中间的大水池,被抽干了水,角落里堆满了垃圾。比如说,偶遇一个人,妈妈说,这是小时候经常逗你玩的伯伯,还记得么,我说记得,心里却感慨,年华老去,青春不再。比如说,卖文具的阿姨不在了,听说是难产,孩子保住了,大人却没了。   我变得有些害怕回去。原本熟悉的温暖的东西,开始变得狰狞。   08年的寒假,我打算回去看看,却遭到妈妈的阻拦。原因是,冻雨天气持续不断,电线杆被压倒了,造成大面积停电,雨雪冰霜,整个古城宛若一座原始森林。妈妈说,你还是别回去了。   2010年,回去给外公扫墓。顺便回了趟老房子,以前住得满满的一栋楼,如今只剩下零星的几户。50年代苏联建的红砖楼,虽然坚固得顶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淋,却也开始破败坍塌,尽显沧桑。楼门口的铁门,锈迹斑斑,一碰就吱吱作响。我站在门口,看着这一条我走了成千上万次的小路,眼前浮现的,却是儿时热闹的情景。   女人们提着菜篮子和热气腾腾的早餐,笑着说声这么早啊,那边回一句,你更早,今天买的什么菜啊。有的人推出自行车,彼此打声招呼,急急忙忙赶着去上班,有的人不紧不慢地在阳台上晒衣服,一根竹竿撑得老远,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地一边打闹一边向学校走去,远方传来一声,别忘了带红领巾。   很难表述清楚,那一股大院情结,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源起何处。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那种情感,只存在于,那一时那一地那些人那些事,存在于每一声问好里,存在于每一缕饭菜香,存在于每一个虫鸣鸟叫的清晨和夕阳西下的傍晚。少了一分一毫,都不行。   其实,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对古城的情感已经冲淡了许多,毕竟我们没有亲历过大人口中那一段辉煌光芒的岁月。但是,每每和同学聊起在古城的那段记忆,还是话题不断,充满了温暖和快乐。古城成了一个共同的符号,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不论何时何地,不论世事如何变迁,不论时光如何改变了你的模样,我们始终坚信的是,此情不败,而你不朽。   垫乐及素材: 1:《再见往事,再见》 - 林海 2:《故梦》 - 墨明棋妙 3:《城南夜》 - 林海 4:《海上的月亮》 - 李宇春   发行:郡子、宝~ 版权所有 策划、编辑、作者:Ruru | 主播:路子 | 后期:桥   陌声人 官方网站:http://www.moofm.com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msr/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msrradio 微信号儿:mmoofm